为什么父母总希望“我”成为别人家的孩子

分享到:
点击次数:2308 更新时间:2018年06月28日00:32:32 打印此页 关闭

孩子的身上存在缺点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作为孩子人生领路人的父母缺乏正确的家教观念和教子方法。

                             ——[美]珍妮·艾里姆

 别人家的孩子”真的是中国家庭教育中的一个独特存在。古话说:距离产生美。因为父母没有和别人家的孩子朝夕相处,见优不见缺,所以他们的心里往往都住着一个“别人家的孩子”!认为别人家的孩子样样优秀、拔尖,他们读书好成绩好、多才多艺、不用爸妈操心,等到长大后,总能找到好工作,年纪轻轻就事业有成,有车有房妻室,走上人生巅峰……是很多父母心中的“完美孩子”,是我必须学习的标本,一叶障目,父母只看到我身上的不足、缺点,甚至我做什么,他们都看不惯我。经常举着“别人家的孩子”这面大旗毫无保留地比较、数落、贬低、斥责、损我。如:“你看看,谁谁谁成绩那么好!”“你看看,某某某,那么懂事!”“你看看你,成天的像什么样子,鬼迷日眼嘞!”……每每听到父母对我说这些听似鼓励的话语却狠狠刺痛我的双耳、重重捶击我的心灵,我的心情是什么?我的内心世界是什么?他们未曾与我感同身受过,更别提换位思考。


父母为什么总是希望我能够成为他们口中的“别人家的孩子”呢?我的感受如下:

父母专制  盲目比较               

家庭关系紧张,父母专制,不尊重孩子的人格,不讲民主等因素直接影响孩子的学习与人生。

                             ——[美]爱德华

 有句话说: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盲目比较伤害我的心。说到这里不妨举个真实的例子:昆明市西山区某中学心理咨询室的王老师表示,很多父母爱拿“别人家的孩子”来比较,目的是为了给自己家的孩子一个奋斗和努力的目标,以此鞭策他们成长。但事实上,这样做不仅难以起到一种激励的作用,还会损伤孩子的自尊心、上进心,甚至影响孩子对父母的信任度,导致孩子对父母冷漠化。

我不希望父母总是拿我“和别人比”,而不是“和我自己比”。例如他们不会拿我这次成绩和上次成绩进行比较,拿我的优点和缺点做比较,扬长补短,而是蒙头盖脸一味地把我和别人家的孩子相提并论,打击我的自信心、自尊心。我想父母如果确实觉得别人家的孩子在某一方面值得我学习的话,那么最好先对我表现好的方面给予表扬和肯定,然后再客观分析别的孩子表现比较好的方面,之后才在此基础上建议我如何学习别人的长处,这样我会更容易接受、采纳,一定会争气、努力成为人们口中的别人家的孩子,让父母开心,为我感到由衷的骄傲和自豪。,因为理解、尊重是相互的,是不分年龄、辈分、距离的。

忽视差异  无视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一个人的某方面兴趣与他的志向结合起来时,那么,离成功就已经不远了。

                                        ——[美]詹姆斯·约翰

由于中国是人口大国,经济发展,相较于很多发达国家来说,差距悬殊。教育投资不足以改变现在贫困地区的很多中学不能做到尊重孩子差异和兴趣爱好的现状,因此父母时常给我施压,当我最亲近的人也觉得别人家的孩子比自己好的时候,我的自信和自尊会受到永久、沉重的伤害、打击。其实,就像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一样,我们每个人都是世间独一无二的存在、是颜色不一样的烟火。由于家庭背景、生活环境、成长经历等众多原因,每个孩子身心的发展速度、认知能力、生活经验、学习方式等方面都不相同,因此孩子即时的、外显的行为没有优劣之分。我渴望父母能给我这样的教育:我的孩子表现出来的无论开朗还是内向,无论动手能力强还是语言能力强,父母都有机会进行选择,让我以自己喜欢和擅长的方式来生活、成长。不要强逼我做不喜欢做的事情。人生苦短,就算我成绩差又能怎样?我认为如何学会做人才是最重要的,我讨厌他们因为成绩对我的人生一锤定音。我总有如鱼得水的特质、潜能,请父母赐予我这样的自信。

虚假表扬鼓励   把握失 “度”

夸奖人的时候,不可静如秋水,要七情上脸。不要以为喜形于色是不老练的举动。别人的进步,值得我们为之欢欣鼓舞,并且让对方毫无疑议地感知我们的赞美和欢愉。

                             ——[中国]毕淑敏

 

虽说“表扬用喇叭,批评用电话。”但是表扬不是越多越好,虚张声势,失“度”是不可取的。

我想得到父母的尊重、赏识、掌声和认可,但这些东西一定是真实、真诚、真心给我的。聪明的父母表扬孩子时,很少与其他孩子作比较,而是和孩子的过去比。对于年幼的我来说,我的自我意识最初是通过成人(父母)的评价获得的。而对于年长的我来说,父母能够发现我的的独特之处,会让我在成长的过程中对他们充满感激。 

真实的表扬要具有指向性、及时性,针对一件具体的事情,避免空泛、虚伪。事实上,结合我完成任务过程中所做出的努力和运用的智慧来夸奖效果最好,如“你真努力!”、“你很会想办法!”这将能让我正确面对失败和错误,遇到困难愿意自己尝试各种方法,把心思放在如何解决问题上,而不用担心会受到批评。我希望我的父母拥有这样的智慧:实事求是地根据我的行为作出真实的评价,比如:“你这次确实比上次做得更好”。

 表扬不是越多越好,我只需要适度的肯定、认可,一是语言适度:对不同年龄阶段及不同性格的我能够用不同的语气来表扬。比如对低幼和害羞的我,语言可以夸张些,以增强激励性;对中小学生时期的我来说,则可以用平和些的语气,随和的情感反馈更令我感激成人的赞扬;我好表现的时候,我需要既要具体肯定,又不要过于夸张的表扬,这样既尊重了我,又可帮助我调节情绪。二是语态适度:特别是低幼年龄的我,在口头表扬的同时,可配合使用举举大拇指、摸摸头、拍拍肩、鼓鼓掌、抱一抱等身体语言,强化夸奖的效果,我喜欢父母这样表扬我;而对大年龄和性格腼腆的青春期的我,可以配合使用亲切的眼神,适当的手势。表扬不是目的,目的在于让孩子感受到成人对我满满的真实的爱和欣赏,会使我受到鼓舞不断进步,并且悦纳自己。

缺乏交流沟通  心田干涸枯竭

每一个人都需要有人和他开诚布公地谈心,一个人尽管可以十分英勇,但他也可能十分孤独

                              ——[美]海明威

麦家曾说过这样一个故事,一次他去朋友家做客,和朋友的儿子聊起天来,问他学习怎么样,和同学相处得好吗。听到这些问题,朋友的儿子竟然哭了起来。

他说父亲从没有这样和自己聊过天,从小到大,他起床时父亲还在睡觉,他上床时父亲还没回家,后来读寄宿学校,他每次跟父亲通话,钱永远是唯一的共同话题,父亲第一句话都是问缺不缺钱,缺钱马上给他打过去。

对一个青春期的孩子来说,心灵的抚养永远比身体的抚养更重要,可是他父亲作了相反的选择,孩子内心非常荒芜。

那天晚上,麦家扮演了一个临时父亲,谈心交流,走进孩子的世界,后来也一直和他保持着联系,让自己做小男孩的朋友,让他的内心变得温暖而有力量。再次碰到小男孩的时候,麦家发现小男孩的原本木讷迟钝的眼神变得明亮有灵气。

 对于我来说,终身受益的是和谐的亲子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所以,无论教师还是父母,都应该与我以诚相待,经常和我进行感情交流,这将让我感受到:“父母是值得信赖的;父母能够体谅我尊重我;父母明白我的心思;父母发现了我的进步,给我自信;父母心中我是无可替代的;爸爸妈妈是爱我的……”

      最后,我衷心地希望父母丢掉“别人家的孩子”这样的固有思维,不仅可以避免家长们狭义地将自己的孩子与别人家孩子做对比,还能给孩子更为广阔的成长空间。不苛刻地把成绩作为单一的衡量孩子人生的标准,把教养、美德、品行等都作为教育的目标;不一味地比拼才艺,而是鼓励孩子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拥有发现美、追求美好生活的能力;不把有房有车作为成功的唯一定义,所有热爱生活、拥有让自己和身边的人幸福的人都是成功的人……别人家孩子不是固有的样子,而是有千万种模样,而自己的孩子就只有一个,珍惜自己的孩子,爱自己的孩子,用心对待自己的孩子。美国教育家泰曼·约翰逊说:成功的家教造就成功的孩子,失败的家教造就失败的孩子。


                     扫一扫/长按二维码关注时尚心校


                                 

上一条:“等他长大就好了” | 盘点家长最扎心的“毒鸡汤” 下一条:家长才是孩子的起跑线
  • 发表评论
  • 查看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评论服务协议。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